发布时间:2021-04-28 16:38:30 阅读量:5010
在太原铁路机械学校实训室内,17岁的城市轨道交通与运营专业学生史祎明,正在仿真机上“开地铁”。像这种实训课程,占到了他所有课程的近7成。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,职业教育前途广阔、大有可为。
通往能工巧匠、大国工匠之路的大门正在打开。春风浩荡,草木蔓发。记者近日走进多所职业院校,感受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春之律动。职教生读本科,好工作来敲门
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的新能源汽车实训室里,20多名车辆工程系的学生,正在老师指导下,为一台白色新能源轿车做“体检”。春日里,这所新近揭牌成立的山西第一所省属公办本科职业大学校园内,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。
“新学校的成立,打破了职业教育止步于专科层次的‘天花板’,让职教生也能读本科。”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党委书记张主社说,新学校补齐了山西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最大短板,而且承担着为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使命。
4月14日,在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,老师正在指导学生进行新能源整车排故训练。新华社记者柴婷摄
面向新能源汽车、建筑新材料等山西转型发展重点领域,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重新设置了专业,正在加紧推进合并后的校园建设、完善管理等工作。“我们相信,职业教育的未来会越来越好。”张主社说。
作为全国首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,2019年以来,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的发展也跑出了加速度,目前已开设职业本科专业15个,招收本科生3800余人。学校校长吴梦军说,学生的精神面貌与学习状态焕然一新,“老师催着学生学”渐行渐远,“学生追着老师问”日益普遍。
在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机械工程训练中心,学生正在学习操控数字机床(资料照片,新华社发)。
两年来,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的硬件不断升级,引进了云计算、大数据、物联网、智能制造、5G通讯等新兴产业实验设备。软件工程专业学生赵亚楠自信地说:“虽然才大二,就有企业表达过提供工作的意向了。”
【记者手记】记者采访发现,中职教育招生形势“回暖”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山西高职院校平均就业率达84.8%,中职学校平均就业率达95%;2020年,山东很多职业学校招生报名火爆,一些高分学生主动选择接受职业教育……好形势让教育工作者对职业教育的未来充满信心。
这种信心,来源于从国家到各地近年来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度投入,更来源于实践的检验。从优化类型定位、完善教育体系、加大保障力度等政策层面形成的“推力”,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市场需求高企带来的巨大“吸力”,职业教育的能量场逐渐扩大,正迎来加速发展的“黄金期”。
兼具潜力与实力,高素质也有高技能
太原铁路机械学校是一所老牌中职学校,因为特色鲜明、学生动手能力强,学生就业率连续20年保持在94%以上。“但一段时期,学校与企业几近‘失联’,老师们只能对着课本讲操作。”校长张凌云说。
前几年被纳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后,太原铁路机械学校着力“换脑子”,加大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力度,与几十家企业合作共建专业,与企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,邀请企业专家到学校参与教学,实现专业与岗位零距离对接。张凌云说,职业学校就是要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,只有坚持“办学不离轨,育人不离道”,才能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质量。
4月13日,太原铁路机械学校的学生正在上实训课。新华社记者柴婷摄
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则牵头组建了山东省智能制造职业教育集团,吸引了207家企业、院校、行业协会加入。“通过产教融合,深化校企合作,提升专业与产业的匹配度,提升学生动手能力。”学院党委书记郑德前说,学院还投资1.26亿元建设了山东省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,与西门子公司合作共建了山东智能制造公共实训中心,建设了鲁泰学院、歌尔学院等产业学院,共同推进现代学徒制培养。
河南省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作为全国第二批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“1+X”证书制度试点院校,不仅开设了工业机器人应用专业,还设立了郑州市工业机器人工作室。学生司迁说:“毕业时除了能拿到学历证书,还有技术技能等级证书,就业更有保障。”
【记者手记】实践是最好的大学。从深化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到深入推进育人方式、办学模式改革,从加强“双师制”教学到推行“1+X”证书制度,一些职业院校坚持立德树人导向,以实践运用为目标,坚持走内涵式提升道路,持续加大改革力度,教育质量不断提高。
职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实践。职业学校坚持开门办学,进一步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,就能让更多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长才智、提升技能,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从职业院校中不断涌现出来。
让职业教育成为孕育大国工匠的“温床”
自从去年底摘得中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“网络系统管理”项目铜牌后,山西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李兆祺就被20多家大企业“盯”上了。
近3年来,这所学院每年培养约300名如李兆祺一样具有大国工匠潜质的毕业生,他们是学院各个专业的拔尖人才。
“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必须兴山西。”学院党委书记雷承锋介绍,近几年,学院紧紧围绕山西省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,建设了49个精品专业,形成15个专业群。水泥建筑材料等一批老旧专业,虽然是过去的“王牌专业”,但因为产能过剩和市场需求变化被升级甚至撤并。
河南省濮阳市是一座因石油而兴的城市,随着石油资源枯竭,城市发展面临转型压力。作为中国杂技之乡,成立于1991年的濮阳杂技艺术学校为当地培养了大批杂技人才,推动杂技产业发展,创造了一张转型新名片。
从2009年开演,原创杂技剧《水秀》距今已12年,这一剧目的不少演员都来自濮阳杂技艺术学校。校长付继恩表示,学校始终将职业指导教育贯穿于常规教育教学活动中,在完成专业学习训练的同时,不断创造登上演出舞台的机会,以提高岗位适应能力。
【记者手记】培养能工巧匠、大国工匠目标并不遥远。随着我国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,对更高素质、更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。一些地区对标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和本地产业发展实际,不断优化职业教育布局。职业院校也主动调整优化专业设置,在地方经济发展大局中寻找学校的发展空间。
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,助推高质量发展,是新时期职业教育的重大使命。不断促使职业教育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适配、相得益彰,职业教育才能走得更稳更远。